止觀禪修之現實應用──以身念住為基礎來調適身心的方法
2008.8.11
經論依據
《中阿含經》卷第八(大正1 p.471.3)尊者阿難就提到過,釋迦牟尼佛曾“七年念身,常念不斷。” 可以想見,念身法門不比尋常。
「我聞世尊七年念身,常念不斷。若世尊七年念身,常念不斷者,我受持是世尊未曾有法。於是,世尊告曰:阿難,汝從如來更受持此未曾有法。阿難,如來知覺生、知住、知滅、常知。無不知時。阿難。如來知思想生。知住.知滅。常知。無不知時。是故。阿難。汝從如來更
受持此未曾有法。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那麼如何修習念身法門呢?在《中阿含長壽王品念身經第十》(大正1p.554.3 ~ p.557.3) 有詳細的說明
「爾時,眾多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共論此事:“諸賢,世尊,甚奇甚特,修習念身,分別廣布,極知極觀,極修習,極護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說念身有大果報,得眼有目,見第一義!”」(…中略…)
「世尊復告諸比丘曰:“云何我說修習念身,分別廣布,得大果報?”
時,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惟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佛便告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所開示修習念身的主要內容如下(共十八項)
1~2 正知而住:1、行住坐臥四威儀(眠寤);2、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作
3~4 四正勤:3、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4、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
5 安那般那念:5、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學一切身息入,學一切身息出,學止身行息入,學止口行息出。
6~9 證初禪到四禪
10 光明想
11 觀相善受、善持、善意所念。
12 觀內朽穢不淨:三十二種不淨相
13 觀地水火風空識六界
15~18 觀外朽穢不淨:墓地屍體九相
而如此修習有十八種功德:
「彼沙門、梵志不空有念身故,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當知有十八德。云何十八?」2
1、比丘者,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一德。
2、復次,比丘堪耐不樂,若生不樂,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二德。
3、復次、比丘堪耐恐怖,若生恐怖,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三德。
4-7、復次,比丘生三惡念欲念、恚念、害念,若生三惡念,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四五六七德。
中略(第八至第十八,從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得四禪成就,見法,證初果到諸漏已盡,不更受有;乃至成就三明六通。)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當知有此十八功德。”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其實所謂的念身法門,就是四念住裡面的身念住,修學佛陀所教導的四念住止觀,不但能夠令我們得到出世間的利益,最起碼也能令我們身心安定。如上述第一至第七德,就可以消除遇到逆境所產生的負面情緒;也可以調伏因順境而生的執著與貪愛,令我們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