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0, 2008

止觀禪修之現實應用四

略具雛形的身念住紓壓解鬱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智中自從三年前在美國接觸MBSR 後,就想將這套 方法運用於憂鬱症的治療當中。不過在初開始治療憂鬱症患者時,也曾執理廢 事,以為只要參考MBSR 修身念住就好,而忽略了患者不同的根機及病因、 病緣。三年來不斷的嘗試與修正當中,終於歸納整理出契理契機的「身念住紓 壓解鬱法」,與MBSR 異同處略述如下:

(1) 紓壓工作坊的設立
根據《瑜伽師地論》中二道資糧「無障」的「遠離障」,即使是身心正常 的止觀行者,在初開始修學時都要「身遠離」,到一個障礙、染汙都少的阿蘭若處。如同重症患者應該住進「加護病房」,一方面能與病菌隔離,一方面得到最好的看護及醫療,來改善他的健康情況,心身病患也是一樣,必須與他的壓力源(stressor)隔離,因為通常壓力源就在患者的身邊,例如學校,家庭,工作等等。這有點類似於森田正馬的『絕對臥床期』,如此患者才能在良好的環境中避開干擾,進行下述的醫療,來提升他的心智;並讓他培養面對壓力情緒時的正確因應之道,以及重建良好的生活習慣。智中在美國的矽谷及臺灣新竹工業園區演講時,曾建議企業建立所謂的「紓壓室」,有不錯的成效。紓壓工作坊的設立,是整個治療中重要的一環,其實最好的紓壓坊應該是禪修中心!
(2) 以傳統中醫療法取代抗憂鬱症藥物
雖然心病需要心藥醫,但是在生理疾病嚴重時,患者是無法提起心力的,所以配合生理的醫療還是必須的,但是西方抗憂鬱症藥物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其實多數的患者都有服食抗憂鬱症藥物造成的問題,所以智中鼓勵患者戒除抗憂鬱症藥物而採用傳統中醫療法來治療。憂鬱症多由情志不舒,氣機鬱滯而致病,而「氣血沖和則萬病不生」,所以治療的原則是理氣開鬱,兼顧脾胃。另外,必須開導思想,解除心中鬱結。中醫有許多的方法可以達到疏肝理氣和開鬱健腦的效果,但是須依患者的狀況來辨證。智中經由配合中醫醫師臨床治療,多數患者的病情都有極顯著的改善。如果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中醫,也可以透過按摩心經、膽經、肝經,以及經絡運動,達到紓解的效用。
(3) 順應天時,規律的生活
由於心理疾病並非單純的心理問題,它往往以不合理的生活習慣為基礎,和生理不適相伴而生。患者生活習慣和環境的改善往往會改變相應的心理狀況,促進心理疾病的治癒。《內經‧上古天真論》曰︰「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保生之法,食飲有節,起居有時,不勞妄作,故能形與神具,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人的生理時鐘是有規律的,古人生活作息定時而規律,所以即使古代醫學不發達,但卻鮮少生病。現代人長期超過負荷量的工作,違背了人體自然的節奏,飲食不規律,人體所需營養就不能及時供給,消化系統的工作常被打亂,久了自然出問題;加上經常熬夜、晨昏顛倒,沒有規律,或減少睡眠時間,使身體各臟腑得不到及時調整和休息,所以反而身心疾病愈來愈多。中醫哲學主張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因此將十二地支作為每日節律的指稱。日節律是指人體一晝夜中陰陽消長、盛衰的情況,每日的十二個時辰是對應人體十二條經脈,環環相扣,十分有序,稱為子午流注。依於子午流注,將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規律作息結合,制定了十二時辰養生法。「病是三分治七分養」,如何順應天時,過規律的生活,這是調養身心疾病的必要條件,
也是「上醫治未病」,預防身心疾病的方法。
(4)禪坐方面
與MBSR 一樣,用的也是馬哈希禪師觀腹部起伏的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治療初期,可以先進行練習類似的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具體的方法是,在初開始時,帶一點強迫性地深深吸一口氣至下
丹田,小腹要鼓起,腰要略為向前挺,憋氣1 秒,同時提肛、嚥口水。再吐氣收回肚子至吐盡為止。等到練習久了,心比較專注穩定時,可以不必太強迫用力,而只要觀照腹部的起伏即可。久而久之呼吸的時間變長,速度變長,身心都會改善,長久練習會發現在面對壓力時,身體不再那麼不舒服。不過初學者要視個人情況少量多次(一次15 分鐘上下即可),慢慢再增加時間。
(5)身體掃描
智中以為,氣隨意導,放鬆的方法應該是從頭至腳,因此與MBSR 相反,以傳統中醫的「三線放鬆功」取代之,既可以達到身體掃描的目的,也可以借此調和氣血。
(6)念住瑜伽
將MBSR 之「念住瑜伽」分成下述兩個部分:其一,依照《瑜伽師地論》二道資糧之「正知而住」,結合了,光明想及正向思維,應用於四威儀之中。這是智中特別以傳統中醫氣脈經絡理論發展出來的方法,以類似「行禪」(walking meditation)的「華佗步」(參考智者大師的「常止心足下」)及類似「動中禪」的「大小周天」為主。其二,經絡養生套路,包括經絡拳及九大關節活動。在此無法一一說明,請參考慈氏學苑網站 http://mbi.sun.net.tw/main.htm「遠離壓力與過勞──放鬆的一天」影音資料中的實際演練。
(7) 操作者(心靈導師)本身的修為及攝受力的提升
雖然明白了上述的「念住紓壓解鬱法」,但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操作者本身的攝受力以及修為。在心理治療中,取得患者信任,達成良好的治療關係,這是治療成功的關鍵點,這完全有賴於操作者悲智雙運的攝受力,個人以為出家法師是比較容易具備這樣的條件。其實操作者也就是所謂的「心靈導師」,本身一定要經常的修學四念住,如此才能保持正知正念來觀照、察覺患者的情緒以及身心狀況,而予以輔導。尤其要修習慈悲觀以培養「自他互益」的大悲心,同理心,才能有付諸行動的「大悲行」,也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攝法」。
(8) 生命教育
一個人,最不能令他安心的就是對於死亡的恐懼和對於生命的無知,但是我們現行的教育過分地專注在如何求生存的「生存教育」,而忽略了探討生命的「生命教育」。其實每一個人都嚮往一個沒有煩惱,沒有災難,離苦得樂的生命終極目標。只有佛法才能明白的開顯「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以及生命的意義,教導我們如何達成自己生命的目標,這可以說是佛教式的「意義治療」
了。
美國緣起生命教育學會,ELEAD(Education for Life Empowerment, Awakening and Development)自成立以來,即以「如何依於佛法緣起法的真理,去活化(empower)我們的生命」,做為教育宗旨。整個生命教育包括了生命的覺醒(awakening),生命的意義探討,人生觀、生命目標的建立及規劃開展(development)。其中分為三個階段:「The three stages of life education are:stabilizing the life,disciplining the life and empowering the life。」其中第一,教導人們如何有個平穩的生活(stabilize your life),目前已經完成大部分的教材,也就是紓壓安心之道,但是需要更多的學術機構參與、研發以及人才的培訓。第二,紀律的生活(discipline your life)也有待傳統中醫從業人員及佛教信徒的配合參與。至於第三(以佛法來)活化的生活,(empower your life)已發表緣起生命教育的論文,有賴於佛教及教育界精英參與教材的設計。

Sunday, September 14, 2008

Lessons drawn from life

I was just thrilled by this latest news report. If you haven't read it yet, follow the link to read the complete article.


Lessons drawn from life

by VANNIYA SRIANGURA, The Bangkok Post, Sept 12, 2008

A growing number of parents, not all of them Buddhist, are realising the benefits of a mind-centred, Buddhist-approach to education

Bangkok, Thailand -- In a society where success is measured in material terms, most parents hope that the educational system will set their children on the path to a prosperous future.

A school's academic reputation, the variety of languages it offers and the intensity of its English lessons are crucial factors that the present generation of Thai parents consider when choosing a school for their kids.

But that's about to change. Lately,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are taking the view that developing children's mind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just providing them with academic knowledge. As a result, alternative schools, particularly rongrien withi pud, or Buddhist-approach schools, are among the hottest subjects with new parents.

Today, Buddhist-approach schools that follow an educational system which is somehow regarded as out-of-date are seeing their waiting lists grow. Flowers Bloom, a dhamma-related hymn by a Buddhist nun, Mae Chee Sansanee Sthirasuta, commonly sung in rongrien withi pud has become a popular song among kindergarten-age kids nationwide. While vowing to keep the five moral precepts, sitting meditation and phae metta - extending kindness to all lives in the world - are some of the routine ritual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choolchildren perform every morning.

止觀禪修之現實應用三

在眾多的心理治療應用當中,最為風行的是喬· 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的MBSR,而他用的方法也是基於身念住的道理。

MBSR──念住減壓法
美國麻州醫學院榮譽教授,喬· 卡巴金(Jon Kabat-Zinn)博士,師承向智尊者(Naponika Thera, 1901-1994) ,將「念住禪修」視為「佛教禪修的精髓」(the heart of Buddhist meditation),其根源可溯源至兩千五百年前佛陀的教導。他畢生致力將念住禪修引入主流醫療界,是整合佛教禪修和現代醫療方法的創發者之一。他從1979 年開始在麻州(Worcester, Massachusetts)開設減壓診所(Stress Reduction Clinic),教導病人念住減壓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參加者運用內在的身心力量,學習對當下身心狀況保持不加判斷的覺知,以停止負面思維活動,而為自己的身心健康做一些正念的培養。研究結果顯示MBSR 可以有效的改善心理和生理問題如痛楚、抑鬱、憂慮、上癮、人格障礙等,有助於放鬆減壓、提昇專注力和幸福感(sense of well-being),修習MBSR 的過程亦能培育人際覺知(interpersonal awareness)、情緒覺知(emotional awareness)和身體覺知(bodily awareness),令心靈素質(spirituality)得以提昇,建立身與心之間的聯繫(connection);令憂鬱症復發率大大下降。近年來,MBSR 廣泛被英美主流醫護界、心理治療和諮商輔導界運用,截至2004 年,已有超過240 家的醫學中心、醫院或診所開設正念減壓療程,有將近17,000 的人完成了八週的正念減壓療程,並且學習到如何利用自己內在的資源和能力去更有效的應付壓力、疼痛、疾病以及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MBSR 儼然已成為「輔助與替代療法」裡的一門新興顯學。

MBSR 課程內容簡介
在八週至十週的MBSR 課程的期間中,學員每週到醫院參加一次為時兩個半小時的課程,以及實際練習培育正念,並討論如何以「正念」面對、處理生活中的壓力與自身的疾病。除此之外還有家庭作業,每天要身體掃描或坐禪四十五分鐘的「正式練習」,以及行、住、坐、臥皆保持正念的「非正式練習」,並紀錄下來。通常在第六週舉行一天的密集禪修訓練。

正確的態度:
(1)Non-judging:不批判地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外在的聲音或影像,以及心念的變化,而只是覺察它們;
(2)Patience:對當下的各種身心狀況保持耐心;
(3)Beginner’s Mind:保持初心去面對每一個身心事件;
(4)Trust:相信自己及自己的覺受;
(5)Non-striving:不強求,不存有任何目標或目的;
(6)Acceptance:如實地接受當下現狀;
(7)Letting Go:放下、不執著取著。
這些是MBSR 課程訓練的重要基礎。

調整身心的技巧:
基於上述的學習態度,用三種技巧來調整身心平衡:
(1)「坐禪」(sitting meditation) :受到當代上座部佛教,緬甸馬哈希禪師(Mahasi Sayadaw, 1904-1982)內觀傳統的影響,而著重在觀察隨著呼吸而產生的腹部起伏。從第二課就開始教授坐禪,第二週起每天十分鐘作為日課。可採坐在椅上(不靠背),或散盤坐地,或跪坐在高墊上。坐定後「只管觀照(bare attention)」腹部起伏。當任何妄想、情緒出現時,禪修者只是覺察它,不起任何評判揀擇的念頭,然後將注意引回到腹部起伏,而當疼痛出現時,則鼓勵病患觀察身體
的疼痛。
(2)「身體掃描」(body scan):可能改良自緬甸烏巴慶(U Ba khin, 1899-1971)、葛印卡(S.N. Goenka, 1924-)一系的內觀傳統。身體掃描較費時,每次要四十五分鐘,每天一次,是參訓者必學的第一個技巧。這是一種強有力的訓練,在前四週的課程當中密集訓練這個技巧,讓修行者仰臥,眼微閉,引導注意力依序先從左腳腳趾開始,到大腿,到骨盆;再從右腳腳趾,到骨盆;再向上經過軀幹,到肩膀,最後至頭頂,一一漸次觀照。與坐禪時相同,但觀痛時,偶而帶有觀想的技巧(觀想疼痛隨著呼吸離開身體)。
(3)「念住瑜伽」(mindful yoga):MBSR 將「念住」結合「哈達瑜伽」, 教導病患在練習「哈達瑜伽」的同時,觀照當下的身、心現象。從仰臥開始,做種種肢體的屈伸,每個人依自己的極限量力而為。

除此三種主要的練習之外, MBSR 療程也教導「行禪」(walking meditation)以觀照行進活動來訓練學員保持正念;以及 「a day of mindfulness」,將念住技巧帶入日常生活的苦樂事件當中,一切都要念念分明地照見,就能以寂靜的心地品質,避免各種不必要的情緒反映出現。

儘管MBSR 根植於佛教的身念住禪修,但療程的進行完全可以不涉及佛教的信仰與儀式;教導者僅依據身心醫學、成功個案、臨床研究成果等,說明MBSR 的理論,而並不引用佛教的經典、義理。這種「去宗教色彩」的處理,能讓具有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病患更容易接受MBSR 所教導的理念與修行方法。

臨床研究成果
自1982 年Kabat-Zinn 發表第一篇關於MBSR 與長期性疼痛(chronic pain)的臨床研究報告後,截至2002 年12 月,已有64 篇以MBSR 為主題或直接相關的研究,新的研究報告亦持續不斷地增加中。種種探討及回顧報告,普遍顯示了MBSR 能有效地增進身心健康,乃至輔助種種身心疾病的療癒。(待續)

座上記之一

前天重讀"就在今生"片段章節。重新整理了止觀修行的條理。

上座前慢步經行了十分鐘。微有喜禪支出現。停止經行。禮佛。沒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像,面對觀音雕像心中稱念。頂禮默念三歸依。上坐。

依馬哈希的禪法關呼吸。起初呼吸歸呼吸,身體歸身體。漸次融為一體,全身隨著呼吸起落。於是,循察六根門頭,觀察有何變化,一一標記。然後,再回到呼吸起伏,吐納數次後,再漸次查眼耳鼻舌身意。標記變話。呼吸之間,六根的感應已然不同。

如此有三十分鐘左右,一股強力將全身撐直,天眼處有極強亮光,身體的輪廓已不復存在,只有呼吸的覺知,但並不感到氣息出入所經的地方。如此充滿活力的安止,約有十分鐘。能量漸次減弱。中間並無妄念打攪。略停後,同樣的循環再次出現。

少停,雙手自動散結。緩緩下座,這隻香有70分鐘。感覺卻像兩小時。中間必然有細沉未曾查覺。仍需用功。

Monday, September 8, 2008

離苦得樂

每次進入快樂學苑,都會思維一下,如何離苦得樂。今天偶一得之,世間其實無快樂可得。離苦即已近樂。倘若連苦樂之念也平等平等,那就近道了。上坐時不妨以此做為修觀的念頭。

Sunday, September 7, 2008

止觀禪修之現實應用二

修習念身的內容與南傳禪修根本經典《大念住經》(漢譯《大正藏》雜阿含第605~639 經,有些類似的內容。) 之身念住是大同小異的,主要如下:
一、安般念(Anapanasati 出入息念)
二、四威儀之正知而住(Iriyapatha)
三、正知其他日常姿勢動作(Sampajana)
四、不淨觀(Patikalamanasikara)內朽穢不淨
五、四界分別觀(Dhatumanasikara)
六、墓園九相(Navasivathika)外朽穢不淨
法的醫療(Dharma-therapy)
即使是聖人(佛或者大阿羅漢),雖說是不受一切法,但只是心不受,身還是有業報帶來的苦受,因此在身有苦受的時以法來醫療的例子很多。
在南傳《長部.大品》及《相應部.大品》皆記載到,佛陀在最後一次雨安居時,患了一場大病,但最後透過「法的醫療」克服那些苦受,而得痊癒。
另外經典中也記載到大迦葉尊者生了重病,佛陀為他開示關於七覺支的法義,尊者聽聞佛陀的說法,便不藥而癒。目犍連尊者也因為從佛陀那裏聽聞到七覺支法義,而治好自己的疾病。此外,佛陀亦曾於染重病之時,吩咐闡陀尊者講述覺支法,闡陀尊者說畢,佛陀的疾病也得痊癒。而七覺支的內容主要也還就是四念住,因為保持正念而生起的七覺支法而治癒疾病。

在中國古代智者大師也有用禪修治病的方法,但這應該說是結合了靜坐與道家及中醫的一些方法,與身念住略有不同。根據《摩訶止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介紹有如下幾種:
(一)安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如門開則來風,閉扇則靜。心如王,病如賊。心安此處,賊則散壞。但不適用於五臟及腦病。五臟之間有生剋關係,腦內則更複雜,因此不要亂用。
(二)止心丹田。臍下一寸,名“憂陀那”,即“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有所治。之所以繫心在臍,因息從臍出,還入至臍。出入以臍為限,能易悟無常。人托胎時,識神始於血合,帶繫在臍。臍又是諸腸胃源,尋源能見不淨,能止貪欲。丹田是氣海,能鎖吞萬病,若止心丹田則氣息調和,故能癒疾。上氣,胸滿,兩脅痛,背膂急,肩頸痛,心熱懊,痛煩不能食,臍下冷,上熱下冷,陰陽不和,氣嗽等病,皆止丹田。止心丹田,會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但在功夫火候上卻大有講究。止心丹田,也用於對治散亂。
(三)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坐臥,即能治眾病。所以者何?如果心識上緣,就會令四大不調。如果安心在下,四大即自然調適,眾病除矣。止心於足,對各種高心病,由較好的療效。
(四)止心五臟,生剋運化。金水木火土如迴圈,故金化而水生,水流而木榮,木動而火明,火炎而土蒸,此則相生。火得水而滅光,水遇土而不行,土值木而腫瘡,木遭金而折傷,此則相剋也。如金剋木,肺強而肝弱,當止心於肺,攝取白氣,肝病則癒。其餘四臟以此類推。

前兩年溫宗堃老師譯了一本書叫《法的醫療》,英譯本原名“Dhamma Therapy: Cases of Healing through Vipassana”,原作者為已故緬甸馬哈希尊者(Ven. VEN. MAHASI SAYADAW, 1904-1982),舉出疾病藉由內觀修行而得痊癒的一些個案,就此揭示內觀修行與療癒疾病的密初關係,以及內觀治病在巴利佛典中的經證。

印度的葛印卡老師(S.N. Goenka)也將止觀禪修應用於監獄以調適受刑人的身心。台灣清涼音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牢觀-內觀》VCD 的中文版,這是一部非比尋常的紀錄片,真實的記錄了印度最大的,也是舉世最惡名昭彰的監獄之受刑人,藉由「止觀禪修」所帶來的戲劇性改變。

止觀禪修的確能夠緩解壓力(stress)、藥物濫用(substance abuse)、身心症、精神官能症和憂鬱症等的症狀,增進個人真實與理想的一致性(sense of coherence),自我實現、責任感、內控感、發展自我意義感,以及正向的自我評價和創造感等。止觀禪修的傳統歷久彌新,越來越多的醫生推薦以禪修方法來防止、延緩和控制長期慢性疾病,包括心臟病、愛滋病、癌症、憂鬱症,過動症以及注意力缺乏症等等,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報導。(待續)

Saturday, September 6, 2008

止觀禪修之現實應用一

智中法師於八月份在佛陀教育基金會發表了"止觀禪修之現實運用"講演,內容具體而微的開示了修行者應有的道次第觀與對生命的看法。我們非常願意拿來與大眾共勉共修。

止觀禪修之現實應用──以身念住為基礎來調適身心的方法
2008.8.11
經論依據
《中阿含經》卷第八(大正1 p.471.3)尊者阿難就提到過,釋迦牟尼佛曾“七年念身,常念不斷。” 可以想見,念身法門不比尋常。
「我聞世尊七年念身,常念不斷。若世尊七年念身,常念不斷者,我受持是世尊未曾有法。於是,世尊告曰:阿難,汝從如來更受持此未曾有法。阿難,如來知覺生、知住、知滅、常知。無不知時。阿難。如來知思想生。知住.知滅。常知。無不知時。是故。阿難。汝從如來更
受持此未曾有法。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那麼如何修習念身法門呢?在《中阿含長壽王品念身經第十》(大正1p.554.3 ~ p.557.3) 有詳細的說明
「爾時,眾多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共論此事:“諸賢,世尊,甚奇甚特,修習念身,分別廣布,極知極觀,極修習,極護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說念身有大果報,得眼有目,見第一義!”」(…中略…)
「世尊復告諸比丘曰:“云何我說修習念身,分別廣布,得大果報?”
時,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惟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佛便告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所開示修習念身的主要內容如下(共十八項)
1~2 正知而住:1、行住坐臥四威儀(眠寤);2、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作
3~4 四正勤:3、生惡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斷滅止;4、齒齒相著,舌逼上齶,以心治心,治斷滅止
5 安那般那念:5、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長即知入息長,出息長即知出息長,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學一切身息入,學一切身息出,學止身行息入,學止口行息出。
6~9 證初禪到四禪
10 光明想
11 觀相善受、善持、善意所念。
12 觀內朽穢不淨:三十二種不淨相
13 觀地水火風空識六界
15~18 觀外朽穢不淨:墓地屍體九相
而如此修習有十八種功德:
「彼沙門、梵志不空有念身故,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當知有十八德。云何十八?」2
1、比丘者,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一德。
2、復次,比丘堪耐不樂,若生不樂,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二德。
3、復次、比丘堪耐恐怖,若生恐怖,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三德。
4-7、復次,比丘生三惡念欲念、恚念、害念,若生三惡念,心終不著,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是謂第四五六七德。
中略(第八至第十八,從離欲、離惡不善之法,得四禪成就,見法,證初果到諸漏已盡,不更受有;乃至成就三明六通。)
如是修習念身、如是廣布者,當知有此十八功德。”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其實所謂的念身法門,就是四念住裡面的身念住,修學佛陀所教導的四念住止觀,不但能夠令我們得到出世間的利益,最起碼也能令我們身心安定。如上述第一至第七德,就可以消除遇到逆境所產生的負面情緒;也可以調伏因順境而生的執著與貪愛,令我們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