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7, 2008

止觀禪修之現實應用二

修習念身的內容與南傳禪修根本經典《大念住經》(漢譯《大正藏》雜阿含第605~639 經,有些類似的內容。) 之身念住是大同小異的,主要如下:
一、安般念(Anapanasati 出入息念)
二、四威儀之正知而住(Iriyapatha)
三、正知其他日常姿勢動作(Sampajana)
四、不淨觀(Patikalamanasikara)內朽穢不淨
五、四界分別觀(Dhatumanasikara)
六、墓園九相(Navasivathika)外朽穢不淨
法的醫療(Dharma-therapy)
即使是聖人(佛或者大阿羅漢),雖說是不受一切法,但只是心不受,身還是有業報帶來的苦受,因此在身有苦受的時以法來醫療的例子很多。
在南傳《長部.大品》及《相應部.大品》皆記載到,佛陀在最後一次雨安居時,患了一場大病,但最後透過「法的醫療」克服那些苦受,而得痊癒。
另外經典中也記載到大迦葉尊者生了重病,佛陀為他開示關於七覺支的法義,尊者聽聞佛陀的說法,便不藥而癒。目犍連尊者也因為從佛陀那裏聽聞到七覺支法義,而治好自己的疾病。此外,佛陀亦曾於染重病之時,吩咐闡陀尊者講述覺支法,闡陀尊者說畢,佛陀的疾病也得痊癒。而七覺支的內容主要也還就是四念住,因為保持正念而生起的七覺支法而治癒疾病。

在中國古代智者大師也有用禪修治病的方法,但這應該說是結合了靜坐與道家及中醫的一些方法,與身念住略有不同。根據《摩訶止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介紹有如下幾種:
(一)安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如門開則來風,閉扇則靜。心如王,病如賊。心安此處,賊則散壞。但不適用於五臟及腦病。五臟之間有生剋關係,腦內則更複雜,因此不要亂用。
(二)止心丹田。臍下一寸,名“憂陀那”,即“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有所治。之所以繫心在臍,因息從臍出,還入至臍。出入以臍為限,能易悟無常。人托胎時,識神始於血合,帶繫在臍。臍又是諸腸胃源,尋源能見不淨,能止貪欲。丹田是氣海,能鎖吞萬病,若止心丹田則氣息調和,故能癒疾。上氣,胸滿,兩脅痛,背膂急,肩頸痛,心熱懊,痛煩不能食,臍下冷,上熱下冷,陰陽不和,氣嗽等病,皆止丹田。止心丹田,會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但在功夫火候上卻大有講究。止心丹田,也用於對治散亂。
(三)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坐臥,即能治眾病。所以者何?如果心識上緣,就會令四大不調。如果安心在下,四大即自然調適,眾病除矣。止心於足,對各種高心病,由較好的療效。
(四)止心五臟,生剋運化。金水木火土如迴圈,故金化而水生,水流而木榮,木動而火明,火炎而土蒸,此則相生。火得水而滅光,水遇土而不行,土值木而腫瘡,木遭金而折傷,此則相剋也。如金剋木,肺強而肝弱,當止心於肺,攝取白氣,肝病則癒。其餘四臟以此類推。

前兩年溫宗堃老師譯了一本書叫《法的醫療》,英譯本原名“Dhamma Therapy: Cases of Healing through Vipassana”,原作者為已故緬甸馬哈希尊者(Ven. VEN. MAHASI SAYADAW, 1904-1982),舉出疾病藉由內觀修行而得痊癒的一些個案,就此揭示內觀修行與療癒疾病的密初關係,以及內觀治病在巴利佛典中的經證。

印度的葛印卡老師(S.N. Goenka)也將止觀禪修應用於監獄以調適受刑人的身心。台灣清涼音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牢觀-內觀》VCD 的中文版,這是一部非比尋常的紀錄片,真實的記錄了印度最大的,也是舉世最惡名昭彰的監獄之受刑人,藉由「止觀禪修」所帶來的戲劇性改變。

止觀禪修的確能夠緩解壓力(stress)、藥物濫用(substance abuse)、身心症、精神官能症和憂鬱症等的症狀,增進個人真實與理想的一致性(sense of coherence),自我實現、責任感、內控感、發展自我意義感,以及正向的自我評價和創造感等。止觀禪修的傳統歷久彌新,越來越多的醫生推薦以禪修方法來防止、延緩和控制長期慢性疾病,包括心臟病、愛滋病、癌症、憂鬱症,過動症以及注意力缺乏症等等,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報導。(待續)